拉不住的韁繩,鋼鐵產能過剩的“罪”與“罰”
2015年4月初,一個霧氣彌漫的早晨,數十輛載著中國民營鋼鐵業大佬的奧迪車??吭谏綎|肥城市寶盛大酒店門前。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德龍集團董事長丁立國等接連而出。他們在工作人員和記者們的簇擁下,來到二樓“全聯冶金商會二屆二次會員大會和2015年第一次理事會”的會場。
回望2015年,彼時中國粗鋼產量8.04億噸,幾乎是排名世界第二國家的8倍。然而巨量的產能帶來的不是盈利,而是巨額的虧損。會上,在主席臺中間位置就坐的原國家冶金局局長、全國工商聯冶金商會原名譽會長趙喜子神情嚴肅地說道:“2015年,一些鋼鐵企業要想好怎么去‘死’?!?/span>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鋼協)數據顯示,2015年,中鋼協會員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89萬億元,同比下降19.05%;虧損645.34億元,虧損面達50.5%;實現稅金632.31億元,同比下降22%。中冶集團國家鋼鐵技術中心副主任肖鵬在央視網大型紀錄片《征程》第四集《動能的轉換》中表示,2015年是整個鋼鐵行業幾乎都虧損的一個狀態。
殘酷的現實背后是鋼鐵行業積重難返的產能過剩。1996年,中國粗鋼產量首次超過日本躍居全球首位,之后雄霸鰲頭20余年。2020年,中國粗鋼產量更是歷史性地達到10.65億噸,第一次突破了10億噸級的規模,讓其他產鋼國難以望其項背。
年年過剩年年提。為何落后產能年年淘汰、年年過剩?如何破解鋼鐵行業產能過?!澳е洹??
一、鋼企虧損的“罪魁禍首”
自2022年以來,鋼鐵行業至今未完全走出虧損的泥潭。2022年鋼鐵行業經歷了“歷史最差一年”,今年一季度依然籠罩在“虧損”的陰影下。近日,多家鋼企發布一季度報,多家利潤下降甚至出現虧損。
在中鋼協召開的2023年一季度信息發布會上,中鋼協副會長唐祖君表示,一季度鋼材價格跌幅較大,原燃料價格仍保持相對高位,中國鋼鐵行業利潤下降明顯。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營業收入15545億元,同比增長2.24%;營業成本14663億元,同比增長5.90%,比收入增幅大3.66個百分點;利潤總額159.68億元,同比下降71.49%。
“一季度的鋼材價格同比降幅大于原燃料價格降幅,鋼鐵行業利潤率處于較低水平?!边@是中鋼協給出的一季度鋼鐵企業業績普遍不理想的原因。
河南省鋼鐵工業協會鋼貿分會執行會長、河南濟鋼鋼材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奎元表示,我國的鋼鐵行業再次進入產能全面過剩時期,減產限產是鋼廠下半年能否扭虧為盈的關鍵。但鑒于目前鋼廠的即時成本還有邊際貢獻,鋼廠減產不積極,下跌的空間還有。
市場需求往往是價格的決定因素,供大于求的現狀直指產能過剩。鋼鐵產能過剩早已不是一個新鮮名詞,從1999年至今,抑制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的呼聲不絕于耳。中鋼網高級分析師李廣波認為,由于市場需求不及預期以及成本回升等原因,9成以上鋼鐵冶煉企業一季度盈利能力大幅下滑,部分企業陷入嚴重虧損。他坦言,造成鋼企虧損的原因,產能過剩是“罪魁禍首”。
李廣波表示,年初疫情管控放開后,鋼廠、鋼貿商以及市場終端對今年市場需求信心過于樂觀,鋼廠一季度產量提高了近2000萬噸,造成了市場供給端壓力過大。
“今天市場出現的問題不是偶然的,也不是黑天鵝,有其必然性?!敝袖搮f執行會長何文波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城鎮化工業化逐步走向成熟,鋼鐵需求總量逐漸下降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只是時間、節奏和幅度會因為外部環境變化而有所不同而已。
河南省政府參事、省工信廳原廳長李濤也持相同的看法,他直言未來5-10年鋼材的需求會下降三分之一,鋼鐵需求的拐點已經出現。
“去年在下降,前年也在下降,盡管下降的比例不高,大概在2%、3%左右,但是從增長到下降,趨勢將是常態化,下降的幅度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大,那5到10年需求會下降三分之一,也就是說中國對鋼材的需求很可能是6億噸到7億噸?!崩顫f道。
李濤表示,鋼材需求下降是因為消費鋼材的主要產業在下降,首先是房地產,其次是機械制造、汽車制造,還有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它們都處在高端現代化的進展過程中,目前總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疤貏e是房地產要回歸到一個正常的狀態,它和鋼材的需求息息相關。雖然機械制造和汽車制造等還會有一些增長,但是汽車的輕量化、現代化,機械制造的高端化都會對鋼材的需求有所減少。另外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總量會下降,替代的材料也會增加等等,所以我判斷鋼材需求處在這樣一個下降的情況?!?/span>
二、化解產能過?!捌仍诿冀蕖?/span>
從2013年開始,鋼鐵行業進入新一輪“去產能”的過程。這個詞在鋼鐵行業并不新鮮。自2003年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堅決遏制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的892號文件后,“去產能”就伴隨著鋼鐵工業的發展年年被提及。
進入2023年后,我國鋼材產量不斷攀升,其中3月粗鋼日產量更是達到歷年同期的最高水平。產量高于消費量的現實,令鋼鐵企業的庫存均高于去年同期,進而帶來了鋼價的下滑。
一直以來,鋼鐵行業面臨產能過剩危機是很多人共同的認識。有人甚至調侃:“從最為直觀的鋼鐵企業噸鋼利潤來看,高峰期能達到1000元左右,相當于一部普通手機。其后逐漸下滑到一公斤豬肉、一瓶礦泉水的水平,后來,噸鋼利潤一度只有0.43元,兩噸加起來賺的錢還不夠買一支冰棍”。
包括鋼鐵、水泥、電解鋁在內的傳統重化工行業,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嚴重的產能過?,F象?
多位中鋼網資訊研究院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鋼鐵產能過剩,除了與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預期過于樂觀、盲目性的投資分不開之外,更與地方政府的GDP情結有直接關系。
中鋼網資訊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陳雷鳴在接受我們采訪時表示,產能過剩是鋼鐵業的老問題,目前我國鋼鐵產能已經超過12億噸,到了嚴重過剩的階段。
陳雷鳴表示,為鞏固去產能成果、做好總量控制,有關部門嚴字當頭實施產能產量雙控,但一些地方和企業在短期利益驅動下,仍存在違法違規新增產能的沖動。片面追求量的擴張和注重質量效益兩種新舊發展理念的博弈呈膠著態勢。
鋼鐵行業屬于資本密集型,進入門檻不高,但退出很難。于是,決策部門頻頻出招給虛火上升的鋼鐵業降溫。尤其是2004年江蘇鐵本事件,更顯現出決策部門的焦慮和決心。時任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曾表示,制止鋼鐵行業違法違規、盲目投資、低水平擴大產能的問題,不只是鋼鐵行業自身問題,它涉及我國經濟發展保持合理投資結構等影響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
但其后鋼鐵行業的熱情不減,大量企業仍以各種名義未批先建。甚至有業內人士形容,每次對鋼鐵行業的調控后,都會迎來鋼鐵行業的新一輪“狂歡”。
陳雷鳴認為,造成我國鋼鐵產能過剩主要有5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各個地方政府的保護主義。鋼企對地方政府而言屬于支柱型產業,考慮到就業和財政等因素,為了GDP地方政府不會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也使得削減過剩產能的動力大大不足;
其次,是鋼鐵生產企業的自保行為。在去產能的整個過程中,很多企業害怕減產之后行業的影響力降低,淘汰小高爐后,往往也會上盡可能大容積的高爐,這樣也導致“減量置換”變為了“增量置換”,反而造成了產能越淘汰越多的實際后果;
然后,是行業的惡性無序競爭行為。鋼鐵行業都在“大干快上”擴大產能,都想占據行業有利地位,誰都不是真正的去產能,這是業內的惡性競爭現象;
再者,下游需求斷崖式的下跌。從去年到今年,鋼材終端需求始終不足,這讓產能嚴重過剩的弊端更加顯現,但歸根結底主要還是前面三個原因造成的。
“五是疫情和美西方對中國經濟和出口打壓等原因造成的鋼材出口受阻。正是各個環節相關者的共同驅動,利益過度放大,才造成了今天鋼鐵產能‘騎虎難下’的結果?!标惱坐Q說道。
三、化解過剩產能難在何處?
“中國鋼鐵業化解產能過剩,絕不是簡單的熬過一個寒冬,這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变撹F冶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曾在寶鋼學術年會上作了這樣的判斷。
在寶鋼學術年會上,寶鋼人士向徐匡迪請教:“歐盟治理鋼鐵產能過剩用了20年,我們中國要用幾年?”徐匡迪說:“估計至少也要5到10年。因為政策調整和企業重組,都需要時間。治理過剩,肯定是一個漫長過程?!?/span>
鋼鐵業已成為中國過剩產業的典型。治理鋼鐵過剩已經歷幾輪淘汰落后,但成效不明顯,有些地區甚至出現越減越多的現象?;膺^剩產能難在何處?
眼下,即便是世界上最好的“醫生”開的最昂貴的藥方,可能也治不好中國鋼鐵企業的病,因為這不光是機體的病,更是“心病”。陳雷鳴表示,這個“心病”的癥結就在于我們粗放式發展的沖動,以及長期以來我們對于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則的漠視。
“鋼鐵業化解產能過剩是漫長而痛苦的過程,首先我們嚴重高估了我國的粗鋼消費能力,很多專家預測未來經過五年到十年的調整之后,我國的粗鋼消費量也就在七億噸左右,按照我們目前12億噸的鋼材產量,至少需要淘汰五億噸,這個任務是非常艱巨的?!标惱坐Q說道,“目前中國經濟正在調整重構期,無論是房地產還是基建、制造業,都需要幾年的時間調整?!?/span>
解鈴還須系鈴人,心病還需心藥醫。據中鋼協4月25日官網顯示,4月24日,中鋼協在鞍鋼召開一季度部分鋼鐵企業經濟運行座談會。鞍鋼、中國寶武、首鋼、河鋼、沙鋼等16家鋼鐵企業主管經營工作的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面對困難局面,中鋼協呼吁鋼鐵企業應堅持“三定三不要”原則,主動減產,共同維護鋼鐵市場平穩運行。在中鋼協倡導下,目前部分鋼廠開始主動限產。西北聯鋼各股東鋼企及區域內主要鋼企計劃從4月25日開始自發自律進行減停產,減產比例約30%;另外山東地區部分建筑鋼企,計劃5月份按20%左右比例進行壓縮產量。
5月8日,一份唐山市發展改革局發布的《關于做好2023年粗鋼產量壓減工作的通知》在圈內流傳開來。據唐山豐南區相關鋼廠人士指出,該文件的確是真實的,也有部分鋼鐵企業尚未收到。
從文件內容來看,“產量平控”——即產量不能高于2022年粗鋼產量”成為文件的核心內容。該通知指出,2023年,為繼續引導鋼鐵企業摒棄以量取勝的粗放發展方式,促進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按照上級要求,請各鋼鐵冶煉企業合理制定年度生產計劃,加大粗鋼產量壓減力度,保證全年粗鋼產量不超過去年,確保完成全年粗鋼壓減任務。
陳雷鳴認為,鋼鐵產能過剩不僅僅是鋼鐵行業本身的問題,也是中國當前面臨的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梢哉f,這是中國經濟粗放式發展和企業惡性競爭的一個縮影。
困擾著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就像是已經長在肉里很久的一根刺,雖然一直在隱隱作痛,卻又一時找不到好的辦法能徹底根除。對此,陳雷鳴建議,要想真正的實現治理鋼鐵產能過剩,首先要加大政策引導和執行力度;第二鋼廠要加強自律,主動控制生產節奏,下決心真正壓減產量,而不是停留在口頭上;第三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低端過剩產品和產量過剩地區要堅決做到壓減產量,支持高精尖的產品提高產量。
當前,無論是刮骨療毒,還是斷臂切割,行業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都避免不了要受到二次創傷。這一過程是痛苦而漫長的,但這是中國經濟轉型所必然要經歷的階段。
李濤表示,鋼鐵集中度還需要提高,繼續淘汰落后產能、提升裝配水平,繼續朝著綠色化、超低排放方向發展,這些都是鋼鐵行業所面臨和必須解決的。另外還有原材料限制問題,特別是礦石的制約、成本的下降、盈利能力的提高、智能化、數字經濟的問題等等,都是我們要逐步解決的??傮w上要繼續提高行業的競爭力,鋼產量可能會下降,但是它的效益會提高,競爭力會進一步增強,我們做鋼鐵產業的人不要擔心,要積極迎接行業變革,朝著高質量綠色化方向繼續努力!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土耳其地震對鋼材市場影響分析